三季度将迎来暑期长假、中秋节等重要节日,群众活动频繁,各类人密场所安全保障压力进一步增大,给城市消防、森林防火、交通保障、建筑施工等领域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相关风险防范措施建议提示:
三季度进入主汛期,本区存在因强降雨天气导致路面积水增多,车辆行驶缓慢,路网出现大范围拥堵,甚至会出现人员受伤或死亡事故风险。修订交通行业防汛应急预案,加强完善防汛预防的方法、预警响应措施和组织指挥体系,确保交通行业平稳度汛。加快道路病害隐患治理,组织相关道路养护单位集中开展本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一般公路隐患排查治理,并配合相关的单位开展积水点治理工作。加强轨道交通防汛隐患排查,组织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组织对本区既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地铁车站出入口、站前广场、变电站等防汛重点部位进行集中排查。加强与气象、交管、防汛部门的沟通配合,根据降雨、汛情等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三季度,进入汛期后,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将增多,强降雨易引发井室积水、路面坍塌,影响地下管线设施运行安全,跨河流市政管线存在汛期安全风险。随着施工作业增多,应关注地下管线受到施工破坏的影响。电力方面,依据气象变化及时启动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响应,利用输变电智能安防系统等智能设备加强重点输变电站线现场检查,重点做好煤改电线路与变压器的运行监测,及时利用自动化手段做好故障快速处置,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应急值守,保障供电安全。户外广告方面,强化户外广告设备、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大风天气的应对能力,加强对户外广告等设施安全的巡查力度,发现设施老旧、残缺,存在易脱落、倒塌等情况的,及时采取整改加固、应急抢修或拆除等措施,确保设施安全运作。环卫方面,加强降雨天气过程应对措施,确保雨天城市道路雨水箅子排水通畅、雨后道路干净。防汛准备方面,组织做好地下管线专项分指各项防汛准备工作,落实防汛责任、预案、抢险物资、抢险队伍、避险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六落实”工作。高标准做好汛期值班值守,及时准确掌握雨情、汛情、灾情,快速处置突发事件。
暑期来临,本区有可能会出现高温中暑,同时进入汛期,长时间降雨、短时暴雨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一是开展风险会商研判,督导企业组织常态化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切实管控好行业安全风险。二是及时发布自然灾害预警,指导行业提前做好自然灾害天气应对工作。三是加强对文旅企业极端天气应对的措施排查,大风天气应停止户外作业,关停户外游乐项目,防止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四是深入开展防汛隐患排查,加强主汛期安全应对工作,严格落实《汛期景区关闭和恢复开放的规定》。五是严防拥挤件发生。
人防工程坍塌、渗漏积水风险主要发生在7-9月份,汛期自然灾害风险相对较大。近年来,极端强降雨天气增加,短时降雨量较大,在全区人防工程存在发生局地暴雨的可能。坍塌风险方面,加强对早期工程监管检查,根据整体的结构情况做分类治理,采取加固或填埋措施。人防工程防汛工作方面,着眼应对极端天气,提前研究布置防汛工作,扎实做好防汛各项工作,有效应对暴雨洪水灾害,确保人防工程度汛安全。
三季度,可能因大风、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场馆部分设施设备会发生故障,从而引发事故。如配电室、看台、燃气设备、制冷制冰设施、大屏幕、运动器械、广告牌匾、车辆等重点设施设备出现故障引发人员伤亡的风险。三季度逐渐进入主汛期,体育经营单位受汛情影响的风险较大。对此,应有序组织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筹备阶段做好参赛规模、防控监测、安全评估、应急救护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赛事活动安全。严密慎重举办涉山涉水类户外体育活动。加强对体育赛事活动的安全监管服务,落实赛事活动“熔断”机制,督促赛事组织方制定极端天气应急处置预案,防范灾害风险。
三季度,本区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步偏多,存在突发性极端天气的可能,造成市电停电影响通信设施设施的正常运行。铁塔经过冬季严寒及大风天气后,可能会引起铁塔部分螺栓松动,存在倒塔风险。通信机房、通信线路及政务专网室外基站可能遭受雷击、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会造成设备损坏损毁或电力设施受损断电,导致通信中断。此外,大风、大雨和冰雹等恶劣天气会造成机房漏雨、传输设施严重受损或应急卫星网微波设施受雨衰影响,导致通信中断。一是对重要通信保障站址、全网重点部位、区域机房通信设施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组织对基站空调及空调外机进行清理洗涤,避免高温引发火灾;组织专业检验测试力量对基站进行防雷接地检测,排除或减少基站设备因雷击受损隐患。二是开展应急通信保障物资汛前储备和更新,做好各类应急车辆、装备的检查维修,盘点抽水泵、堵漏灵、沙袋等防汛物资,确保灾时随时可用。三是组织相关单位对铁塔整塔螺栓进行紧固,防止倒塔事故发生。四是加强与政务专网传输线路服务商的沟通联络,每年定期对基站铁塔、天馈进行专项检测,保证铁塔、天馈安全;重保通信建议采用多个通信手段同时保障。五是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值守工作,各级维护人员时刻保持通信畅通。
三季度,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面临大风、降雨等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引起学生无法到校或上学放学出行困难,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夏季高温天气条件下,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一是面对汛期极端天气可能增多的形势,应进一步压紧压实防汛责任、修订完善防汛预案、组织并且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扎实开展汛前培训演练等,切实落实防汛准备工作,严防引发校园安全事故风险。二是通过班会、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进行防溺水“六不”宣传,学校要提醒学生放学后及时回家,不要在外逗留,提醒家长掌握学生行踪。三是加强家校沟通,提醒学生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职责,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强对学生离校期间特别是暑假期间的监管,对孩子的行踪“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做好学生防溺水安全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