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秋收秋种关键时期,邯郸各地迅速行动、广泛动员,全力开展防汛排涝,加快秋收秋种工作。
同时,各村党员干部逐一对农户住房、道路、农田等做全面巡查,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将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10月8日上午,邯郸市鸡泽县吴官营镇邢堤村滏阳河畔,一台5500瓦12寸大口径抽水泵,通过40米长的排水管道,正将村里内涝积水抽出引入到滏阳河中。
“这个抽水泵抽水能力能够达到每小时1600立方米,已经持续工作了六天,预计还要十多天才能把耕地里的积水抽干。”邢堤村党支部书记邢彦军介绍情况时说,全村耕地3300多亩,有2800多亩地出现内涝积水。
鸡泽县气象台台长张燕宁说:“今年秋季(9月份以来)多次出现连阴雨天气,分别是9月18日至20日,23日至28日,10月2日至7日。截至目前,我县累计降水量为338.7毫米,比历年秋季降水量76.4毫米,偏多262.3毫米,偏多343%。”
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10月7日鸡泽县累计降水量为1102.5毫米,比历年1-10月份累计降水量453.8毫米偏多648.7毫米,偏多143%。同时,今年以来降水量已经突破该县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973年934毫米)。
连日持续降雨,鸡泽县全县田间受灾积水面积44433亩,其中玉米田积水15137亩,蔬菜1065亩,其他作物550亩,排涝面积13597亩,剩余28836亩积水区域正在陆续向滏阳河、洺河排放。
在吴官营镇柳官营村,自10月初,当地用两天时间完工安装的40米长的排水管,将积水不断引离。
脚穿防水胶鞋,吴官营镇吴官营村村民陈利正在自家玉米地进行抢收。“家里种了10多亩玉米地,我们两口子从早上7点忙到天黑,能收将近半亩地玉米。多抢收一些,就少些损失。”陈利说。
抢收玉米的同时,陈利希望排水的进度能再快一些。“吴官营村的排水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中,在不下雨的情况下,预计三天可以将积水排净。”吴官营镇镇长崔佳伟在介绍说:“全镇有8个重点村受降雨影响严重,目前都在使用抽水泵抓紧抽排水。开挖排水渠、增加抽水泵、加快排水。”
据介绍,截至目前,吴官营镇共使用水泵15台,安装水龙带2500米,铺设管道288米,挖掘排水沟渠10270米,总计排水225.8万立方米。
“当前土壤水分已经饱和,未来还将出现降水天气过程,对今年秋收秋种造成不利影响。”对于秋收工作,鸡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张现丛表示,要采取一切措施加以应对。“排除田间积水,对有积水的地块,采取开沟、抽水等措施排除积水,降低田间含水量;目前土壤湿度过大收割机不能进地作业,对于已经很成熟的玉米,不及时收获会造成倒伏、穗腐等,要发动人工及时抢收;搞好果穗存放减少霉变,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脱粒、烘干。”张现丛说。
持续性降水天气对鸡泽县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玉米已经接近成熟,田间积水对产量影响较小,但影响玉米收获进度;积水地块甘薯收获难度较大。蔬菜沤根、落花落果和病害易发生,部分蔬菜苗和露地果菜受淹后出现死苗和倒伏现象。持续阴雨降低棉花品质、产量,影响棉花收获。”鸡泽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张现丛说。
对于雨后恢复生产,张现丛建议,受玉米收获期和整地推迟影响,今年鸡泽县小麦播种可能要比常年偏晚,同时受整地质量影响,小麦要适当加大播量,10月15日以后播种在原来基础上每晚播一天增加1斤播种量,争取在10月20日前完成播种。
“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县保险公司开展秋季农作物保险理赔,引导各村抓紧收获秋粮,最大限度地减轻农作物经济损失。成立7个技术服务指导小组,由分管领导带领农技专家骨干,深入7个乡镇现场核实农田积水面积和积水情况,指导群众利用人工、机械方式排除田间积水,指导农户将收获玉米穗及时晾晒,防止霉变。小麦播种时做好药剂拌种,预防多种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落实晚播技术,确保明年粮食产量。”鸡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康鹏说。
“县里及时安排了人员让我们抽水、排涝,还指导我们把原有的垄沟挖开引水、排水……”10月9日,在河北省馆陶县房寨镇河寨一村的玉米地里,该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指导村民开展生产自救。
据了解,今年9月下旬以来,馆陶县出现多次持续性降水天气过程,平均降雨量达301.9毫米,降水量明显多于常年同期。截至10月6日下午15时,该县农田积水面积达8.62万亩,其中玉米8.22万亩,蔬菜0.4万亩。
“这次产生积水的农田主要是部分低洼地块。”馆陶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登朝解释说,造成积水的原因是进入汛期以来,漳河、卫河水位上涨,馆陶境内的卫运河超警水位和流量之高几十年一遇,再加上近期降雨比较频繁,降雨量比较大,维持的时间又长,使土壤水分出现饱和,由此产生了积水。
面对此次洪涝灾害,馆陶县委书记王立伟提出,“为确保玉米等秋季作物适时收获,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一定要科学施策,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排除农田积水,力争颗粒归仓。”
为此,馆陶县成立了秋收秋种、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奔赴到各乡镇,全面摸清秋粮面积、成熟情况、土壤墒情、积水情况、收获机具数量等底数,制定细化抢收方案,分类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快收获进度。
10月8日,馆陶县房寨镇房寨一村挖沟机在农田中挖排水沟。人民网 朱鹏涛摄
“我们村一共组织了五台挖掘机,从前天开始,持续地挖排水沟,由于积水量太大,一直在疏通,争取把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馆陶县王桥乡路庄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强说,由于地势低洼,积水较多,很多农户自己用水泵排水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会有积水倒灌的现象,“挖好的排灌沟方便村民排水自救。”
为加快农田排水速度,馆陶县积极组织农机生产公司参与救助,安排了200多台排涝机械驰援,全力做好农田排水工作。同时,对于排水后能够直接进行机械收获的地块,该县还协调引进了30多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加速秋粮抢收。
10月8日,馆陶县房寨镇韩庄村村民雇佣履带式收割机收割玉米。人民网 朱鹏涛摄
“抓好农田排水排涝,必须广泛动员群众,加强人力、物力调度,多上机械和设备,清除排水障碍,确保排水渠道畅通、按时完成秋种。”馆陶县长王峰表示,镇村党员干部要迅速行动起来,主动作为,协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帮助群众做好抢收抢种。
10月8日,馆陶县房寨镇党员“帮扶队”帮助村民抢收玉米。人民网 朱鹏涛摄
10月8日,馆陶县房寨镇河寨四村村民在自制的浮桥上抢收玉米。人民网 朱鹏涛摄
“地里有水,不能用收割机收玉米,村干部及时找来‘帮扶队’让我们一块收玉米,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王桥乡徐万仓村村民徐延涛家里有2亩玉米,由于今年情况特殊,全都是人工掰的玉米。要是单靠徐延涛家里两个人干,这两亩地的玉米至少需要2天,有了“帮扶队”不到一天就掰完了。
“雨停了以后,我们就调动了机械进行田间排涝工作,还通过喇叭、微信群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的积极性。”王桥乡徐万仓村党支部书记徐俊峰介绍说,该村把在家的十余名党员组成志愿帮扶队,争分夺秒地帮助村民进行农田排涝、抢收玉米,切实发挥在关键时刻的党员作用。
收获完成的徐延涛动情地表示,当看到“帮扶队”人员的手因掰玉米都裂了大口子时,“我心疼极了,但是他们在我家只喝了点水后,就又继续到另一家地里去掰玉米了,真的很感谢他们!”
据了解,该县各乡镇和各村组织党员干部为志愿帮扶队,克服积水地块不利于作业的困难,帮助困难群众抢抓农时、抢收秋粮,能机械收获的采取机械收获,不能机械收获的人工收获,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目前,该县由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帮扶队人数达3000余人。
10月8日,在馆陶县房寨镇河寨四村农业专家指导村民抢收玉米。人民网 朱鹏涛摄
“对于地势较高或沙壤土地块,要抓住晴天的有利时机,发挥农机优势,全力组织抢收。”针对不一样的土壤情况,馆陶县的农业专家也提出了建议,地块土壤过湿,要及时引进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加快抢收,及早腾茬;地块积水严重,可以先组织疏通沟渠、使用抽水泵抽水等措施抢排积水,然后抓紧组织人工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在做好秋收工作的同时,馆陶县还积极做好秋种准备。“为稳定小麦播种面积,县里组织技术专家逐村逐地块做多元化的分析研判,对排水散墒后具备播种条件的,要求抓紧进行抢种;对有些播种期可能推迟到10月底甚至更晚的地块,技术专家将指导农民群众采取晚播配套技术措施,确保应播尽播。”王登朝说。
据统计,目前馆陶县已收获面积30.56万亩、占任务目标的88.3%,其中玉米应收面积33.9万亩,已收获面积29.84万亩、占任务目标的88.0%,预计到10月15日全部收获完成。
“当前,正值秋收秋种关键时期,9月下旬以来的降雨使我县部分低洼地块农田出现积水,给秋收秋种工作带来一定困难。”10月9日,河北省大名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明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据介绍,大名县因降雨造成3万亩农田积水,其中玉米1.5万亩,花生1万亩,蔬菜0.5万亩。经过组织有效排水,截至今日12时,仍有1万亩农田存在积水。
朱新建是大名县沙圪塔镇老陶营村的种粮大户,今年种了180亩的玉米。上个月25日机收完30多亩玉米后,28日赶上了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
“线亩的地被淹了不说,没被淹的还因为下雨导致土壤松软,收获机进不去。眼看着那么多的玉米收不了,全家人急啊!”朱新建回忆起当时的焦虑不安还心有余悸。
三春不如一秋忙,收到家里才是粮。“不能等了!”当时的朱新建和家人一合计:人工掰棒子吧。10月3日,全家人加上亲属和朋友一共五、六个人开始抢收没有被淹的玉米。
手掰、肩扛,争分夺秒,饭也顾不上吃,电三轮一车一车往家运……朱新建说,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抢收了三、四十亩地,手虽然掰得慢,但总比一点儿都不收强。然而,真正让他担心的是,要是再下雨剩下的100多亩玉米怎么办?
“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千方百计抓好抢收抢种,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农民缺什么,政府就要帮助解决什么,动用一切资源帮助群众减少损失、渡过难关。”邯郸市政协副主席、大名县委书记薛洪志,县长刘锐光都表示,要抓住短暂的晴好天气,动用一切人力和农机帮助群众做好抢收工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为秋种打好基础。
朱新建的忧虑很快有了处理方法。按照县里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农业部门协调的履带式玉米收获机不久就轰隆隆地开进了朱新建的玉米地。“三天就收完了100多亩玉米,这要是人工掰,估计手都掰烂了!”朱新建说,目前就剩七、八亩玉米因为有积水还没有收,等先把倒伏的玉米收了,剩余的应该会很快。现在,朱新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据了解,在县农业农村局的调度安排下,有近百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适时入田进行作业,帮助农民加快收获进度。
“收获过程中,除了做好农田排水工作外,我们主要采取‘人工+机械’互相配合的方式,能用农机的用农机,不能用农机的利用假期组织亲朋好友帮助抢收。”大名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负责人王宪军说,县里还专门为乡(镇)和各村配备了包联人员,村民遇上问题可以及时反映,他们会第一时间帮助村民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
趁着天气尚好,田里没有了积水,西未庄乡刘军庄村的孙艳峰向村里提出了“机收”的需求。他说:“20多亩的地,人工掰了一半,速度有点慢,家人也吃不消,现在能进机械赶快得进!”村党支部书记叶新峰和包村人员得知后,马上帮助协调机械,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收”的问题在逐步解决,但是近来天气阴晴不定,拉回家的玉米怎么储存?朱新建记得清楚,说得头头是道:“农技人员给我们支招了,储存潮湿的玉米最重要的就是通风,防霉变,防止因水分大发芽,需要放置到离地面最少五公分以上的位置,不能堆得太宽。实在不行的话,还能够最终靠化学药品保持干燥。”
现在,朱新建除了忙活收获剩余的玉米,已经着手开始准备种子和化肥,等着秋种了。
“对于大名县来说,这次降雨积水不仅影响了玉米的收获进度、夏播花生的时间,而且也会影响正处于生长期的山药品质,特别是大蒜的播种,可能要推迟。”大名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春峰说。
据了解,当前土壤水分已经饱和,未来大名县还将出现降水天气过程,这对今年秋种也会造成不利影响。王春峰说,针对今年土壤湿粘,整地困难,在小麦播种和大蒜种植上提倡“时间服从质量”,耕翻散墒,适墒播种,即使适当晚播也要打好播种基础,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同时,他提醒说,如果今年小麦播种比常年偏晚,应适当加大播量。10月15日以后,播种在原来基础上每晚播一天增加1斤播种量,争取在10月20日前完成播种,注意播种不要过深,以利于培育壮苗。另外,对于沙壤或者轻壤土质地块,表层土壤略干时,提倡采用免耕播种,减少农机作业对土壤的碾压。
王宪军表示,按照目前情况预测,大名县秋收工作将在10月12日前后完成;11月中旬前能完成83万亩的小麦种植和8万亩的大蒜种植。
漳河上游,大雨、暴雨,新一轮汇流急剧形成;岳城水库,入量、水位,新一轮数据节节攀升……面对罕见秋汛和岳城水库水位处于高位、漳卫运河流量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邯郸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磁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立即行动,开展起监测预警、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防汛减灾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着雨,干部们挨家挨户敲门让我们提前转移,帮我们搬东西,是真辛苦!”磁县岳城镇界段营村村民关永金说,村民们有的投亲靠友,有的被转移到了村委和卫生院,都很安全。
“我们迅速组织了镇村干部,对库区的四个村进行人员转移,目前已经转移了91人。”磁县岳城镇副镇长李磊说,他们还安排了镇村干部持续沿湖沿河堤沿水库,进行巡查排查险情,减少安全隐患,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水库周边安全。
据了解,磁县严格落实防汛责任,按照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制度要求,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同时组建了强有力的应急抢险队伍,加强应急值守,加密巡河频次,确保水库高水位运行周边群众安全。
磁县岳城水库是国家大型水库,总库容13亿立方米。随着水库水位变化,截至到10月8日22时,水位达到151.91米,比警戒水位148.5米多了3.48米。目前,蓄水量达到8.22亿立方米,根据来水入库流量,磁县岳城水库正以850立方米/秒泄洪。
“目前岳城水库仍处于高水位运行,我们第一时间组建应急抢险队伍,物资储备编织袋35000余条、带把方钎150张、带把尖钎150张等防洪救灾物资,确保若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处置。”磁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振奇表示,该局将严阵以待,密切跟踪降雨范围、时长、强度,及时研判,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同时,对磁县地质灾害险点再次进行隐患排查,加大小水库巡查力度,做好应急转移避险工作,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要扎实做好岳城水库高水位迎峰度汛各项防范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岳城水库高水位运行的情况,磁县县委书记陈珍礼、县长闫欣欣深入到岳城镇潘旺、柿园等环库村庄一线督导检查,仔细地了解水库运行、水位水势、库区周边管理和沿库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筑牢水库防汛安全大堤。
据了解,秋汛到来之前,磁县快速反应,成立了由应急、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20余人组成的“10.6岳城水库高水位运行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进入紧急防汛救灾状态,分析研判防汛形势,严细排查、摸清底数,全力做好岳城水库高水位运行防汛安全工作。
在岳城水库高水位运行期间,磁县的分包县级领导都下沉一线,坐镇指挥;沿岳城水库乡镇坚持昼夜巡查,24小时严密监测雨情、水情,并根据水库水位,做好群众转移撤离准备,确保紧急状况下快速撤离、不漏一人。另外,组建的应急抢险队伍持续加强堤坝巡查防护力度,备足防洪救灾物资,确保若发生险情能够第一时间处置。
截至目前,磁县已完成所辖岳城水库153米高程线人全部转移,全县涉及单位将在岗在位24小时坚守一线,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岳城水库安全度汛。